close

常常聽到有人說台灣的足球風氣不盛,究其原因,足球場不多大概是個最容易被提起的理由。和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比較起來,台灣的足球場確實少了一些,但還不至於到可憐的地步。香港到處都有足球場,但大部份都是水泥地,草地球場不多,而且都要花錢租用。反觀在台灣,水泥地的足球場不多,但大部份學校都會有草地,也許不一定有球門,但多半不用花錢。

足球場的多寡和足球風氣是否興盛未必成正比,即使是全民都愛踢足球的巴西,足球場不見得就很多,因為,踢足球不一定要到足球場。

踢足球不到足球場?聽起來就像打籃球不到籃球場、開車不到馬路一樣奇怪。但是,籃球的鬥牛不也可以在自家花園,開車當然也能夠跋山涉水。

雖然可以不在足球場踢球,但踢球總該有個踢球的樣子,就像鬥牛至少都還要有一個籃板和籃框。足球沒那麼複雜,只要找一塊空地,幾個同好,放兩雙鞋就可以當球門,踢二對二、三對三還是五對五,隨你高興就好。

在美國亞特蘭大,1989年就開始推展一種「街頭足球」(Soccer In The Streets)。他們當時的想法很有使命感,不是為了推廣足球運動,而是為了幫助孩子避免他們誤入歧途。「街頭足球」的口號是「沒有毒品、沒有犯罪……只有足球!」(No drugs, no crime…just soccer!),他們的目標是「教導那些低下階層的小孩子,透過足球幫助他們作出正面的選擇,讓他們自己、他們的家人、以及團體能過得更好。」

「街頭足球」是個非牟利的組織,是由姬兒(Jill Robbins)和哈維(Harvey Robbins)兩夫妻所創辦,他們透過足球教導孩子生存的技能,十種的足球技巧可以鍛鍊他們的社會責任。像是運球象徵自制克己、傳球學習團體合作、射門代表自我的目標、比賽規則教導他們倫理和價值。

「街頭足球」當然是那裡有空地就到那裡去踢,但他們也有正式一點的場地,名為Street-Box,他們去找已經棄而不用的網球場,或者是差不多大小的場地,把他圍起來變成一個小型的足球場。類似的場地在香港也有不少,像葵涌的工廠區內就有這樣的場地,而且還有夜間照明,方便在附近工作的人下班後來運動。

我們大可不必抱著什麼偉大的抱負,畢竟台灣的情況和美國不同。但如果「街頭足球」能讓更多小朋友選擇運動而不是去網咖打電動,相信也會是很多家長所樂見的。

延伸閱讀:「街頭足球」官方網站
延伸閱讀:Soccer In The Streets-Dale Johnson(ESPNsoccernet)

(2005年11月30日登於蕃薯藤運動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wo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