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高盧雄雞」9日只能在柏林球場眼看義大利歡慶冠軍,法國諸將肯定很不服氣,平心而論,此役法國表現並不遜於奪冠的「藍衫軍」,若非席丹(Zinedine Zidane)在延長賽理智斷線,勝負恐怕仍在未定之天。

法國此役經過3次轉折,當家前鋒亨利(Thierry Henry)一開賽就被撞傷頭部,差點就要下場,續戰後表現宛如「夢遊」,使得上半場球賽被義大利牢牢掌握。此外,義大利利用己方的身材優勢,與法國門將巴特斯(Fabien Barthez)出擊猶豫不決的罩門,皮爾洛(Andrea Pirlo)4度自右側開出角球均威力十足,包括助攻馬特拉齊(Marco Materazzi)頂入了扳平球,上半場1比1戰平。

經過中場休息,亨利馬上找回了帶球的感覺,加上里貝利(Franck Ribery)和馬勞達(Florent Malouda)的突破也很有力道,逐步搶回了場上優勢。值得一提的是,席丹上半場表現其實不差,但隊友跑位不夠積極,常使他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空檔,等到下半場鋒線動了起來,席丹居中策應便顯得遊刃有餘,法軍得以一再挑戰對手大門。

可惜的是,上半場攻守兼備的維耶拉(Patrick Vieira),竟在下半場開賽不久便因傷退場,讓法國少了一員中場猛將。迪亞拉(Alou Diarra)替補是唯一選擇,但他的表現明顯不如維耶拉,犯規過多進攻也乏建樹,並未發揮出在俱樂部的破壞力。

準決賽與德國廝殺120分鐘後,義大利的體能明顯尚未恢復,僅上半場能維持正常水準,下半場就開始出現狀況。法國之所以能控制局面,主因也是義大利讓出了中場,由於球員沒有體能在中場進行攔截,只能退守盯人而無法上前壓迫,讓法國球員能夠面對球門拿球做動作,義大利也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。

面對擁有亨利與里貝利這種速度、技巧兼備的好手,義大利的最佳策略是在他們拿球前先行破壞,或至少能在得球的第一時間貼身壓迫,使其無法轉身做動作。然而既無體力做後盾,甚至連最強悍的加圖索(Gennaro Gattuso)都已露出疲態,義大利退守也是不得已的選擇。也正因為失去了中場控制權,義大利一直到延長賽結束均未再如願獲得右側角球,沒有賣高的機會。

來到下半場比賽,義大利已經不只一人體能拉起警報,包括箭頭托尼(Luca Toni)與攻擊中場卡莫拉內西(Mauro Camoranesi),總教練里皮(Marcello Lippi)最後選擇以迪皮耶羅(Alessandro Del Piero)換下卡莫,也是不得已的選擇。托尼的身高始終具有牽制力,迪皮耶羅的罰球把握性則是PK的伏兵。然而幾場比賽下來,「斑馬王子」的速度實已配不上競爭激烈的國際賽,要不是他在PK戰順利破網,義大利也贏得勝利,恐怕會成為球隊的罪人之一。

進入延長賽,席丹的頭槌差點決定了比賽勝負,但布馮(Gianluigi Buffon)的美技撲救又一次阻止了法國人,就像他本系列比賽的精采重播一樣。接下來席丹動怒撞倒馬特拉齊,則成為此役法國第三個轉折,也是最致命的一個。當多梅內克(Raymond Domenech)換下疲憊的亨利與里貝利時,又怎能想到席丹會在最後10分鐘理智斷線?雖然氣力放盡的義大利人無法把握多打少的優勢,但少了精神領袖的法軍已經沒有機會,可以說,在席丹領受紅牌退場的那一刻開始,比賽就已經結束了。

法國正式進入「後席丹時期」,其實他們兩年前就已開始換血,可惜成效不彰走回老路,徵召多位老將復出助陣,雖在本屆世界杯勇奪亞軍,但這種「吃老本」的做法並不是好現象。「高盧雄雞」何時能夠重現20世紀末連奪世界杯與歐洲杯的丰采,恐怕得等上好一段時間。

(本文原刊於麗台運動報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wo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