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經常看歐洲聯賽的球迷應該知道,國家隊的選拔絕大部份是由國家隊教練全權決定,所以你會時常在英超的比賽轉播中,看到艾里克森坐在觀眾席上,觀察英格蘭球員最近的表現,好決定挑選那些球員參加國際賽,但台灣的情況又如何呢?

最近,中華足協聘請了南斯拉夫籍的Dragan Skoric擔任國家隊的技術指導,我在和他閒聊當中知道,他對於台灣國家隊的選拔方式感到很疑惑,因為台灣用的方法幾乎是全球獨步,絕無僅有。

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,中華足協有一個技術委員會,國家隊的選拔正是由委員會挑選產生。那麼國家隊的教練呢?他只負責訓練和帶兵出征,至於球員是不是他想要的?是否符合教練的戰術思想?很抱歉,技術委員會是不會想那麼多的。

為什麼是這種狀況?首先,國內的聯賽制度不夠健全是一大主因。由於台灣特殊的情況,甲組聯賽六支球隊裡有四支是學生球隊,學生有課業要兼顧,不能老是請假,因此甲組聯賽的賽程為了配合學生而有特別的設計。雖然也名為上下半球季(去年是五月和九月),但半個球季在兩周內就打完,與國外聯賽一打就是八、九個月無法相提並論。

這造成了一個怪現象,球員可能在比賽的兩周裡有很好的狀態和表現,他就能夠入選國家隊(因為技術委員會只看到球員在這兩周的比賽),但他能否經常維持這種表現,或者是到了國際賽還能保持狀態不無疑問。

其次,國家隊的教練是由足協選擇,這在國內和國外都是一樣的,但國外的國家隊教練並不會身兼其他球隊教練一職(國家隊教練的薪酬夠優厚的了),台灣卻是由國內的球隊中選擇國家隊教練(通常是聯賽冠軍球隊的教練),因此,為免落人口實,由技術委員會挑選球員,可以保持中立,不至於讓國家隊變成某支球隊的化身。

但這樣真的沒有問題?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同樣是由國內教練或足球界相關人士組成,他們會重用自己的子弟兵而棄別的好球員而不用嗎?

中華奧運培訓隊的總教練說,要教練負責國家隊的成敗,卻又不讓教練選擇他要的球員,是一種很不合理的制度。

Skoric是南斯拉夫人,沒有人情壓力和包袱,希望他這次幫忙協助國家隊訓練的同時,也能打破這種不合理的規則。

(2003年3月19日登於蕃薯藤運動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wo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